“三羊开泰”迎吉祥

  马年将尽,羊年即到。正在辞旧迎新之际,有些地方民间却冒出“羊年生子不吉利”、“属羊的人命运不佳”等怪论,这无形中贬损了羊的形象,降低了羊的身价,使之成了“不吉”之物。实际上,这些怪论没有任何根据。与此相反,历史上羊的形象相当崇高,身价也不同凡响。古人眼中的羊年,同样是大吉大利。

    “羊即大美”寓吉祥
  在古代,羊跟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。人们把它视为吉祥如意的化身,当成善与美的代表。
  在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《说文解字》中,对羊作了这样的解释:“羊,祥也。”即羊代表着吉祥。民间用“三羊开泰”来称颂岁首,进一步说明羊寓吉祥平安之意。因为《周易》称正月为泰卦,三阳生于下,预示着冬去春来、阴消阳长的吉祥之象,故称正月为“三阳开泰”。而古代羊与阳通,所以“三羊开泰”也就等同于“三阳开泰”。
  此外,汉语中表示善良、美好等意思的“善”、“美”等字,都从“羊”字,说明羊也是善与美的化身。正如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:“美,甘也,从羊从大,羊在六畜主给膳也,美与善同意。”对于羊与美的关系,还有三种不同解释。一是认为羊大则味美,这是从羊肉的美食意义上讲的。二是认为羊人为美,这是从美好形象上讲的。先民们头戴羊角跳舞或举行仪式,让人产生美感。此说的依据源自大量出土的殷墟甲骨文和绘有动物纹饰的青铜器、骨器等。三是认为古时的羊为女性的象征,而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使先民们对羊产生了美的概念,此说的证据源自古人留下的大量岩画。尽管这三种观点不尽一致,但其共同点却是美的产生与羊有很大关系。
  羊的善与美,也表现在它自身的美德和人们对它的好感上。羊的性格和善,温文尔雅,颇有绅士风度;羊的温驯纤柔具有女性美,因而常用它形容女性;羊的洁白无瑕又常是品德高尚和爱情纯洁的象征。汉代大儒董仲舒在《春秋繁露·执贽》中就曾对羊高度赞美:“羔有角而不任,设备而不用,类好仁者;执之不鸣,杀之不啼,类死义者;羔食于其母,必跪而受之,类知礼者。故羊之为言犹祥与。”
  羊的“大美”,还表现在它对人类的贡献上。在我国古代,羊是祭祀神灵的重要祭品。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羊,祥也”;“示”乃“神事也”,用羊来祭祀正是向神灵祈福的神事,是非常吉祥的。  在日常生活中,羊的贡献更大,也更普遍。宋代以前,先民们把羊肉当作最主要的肉食。宋代以后,它也是仅次于猪肉的主要肉食之一。此外,羊还是重要的服饰资源。羊皮、羊毛可制衣,羊裘、羔裘自古以来就是十分名贵的服饰。

    古人爱羊更崇羊
  正因为羊有很多美德,对人类贡献很大,所以古代有很多崇羊习俗。崇羊的表现之一,就是将羊奉为多种神灵,进行供奉。因为羊喜欢啃食五谷苗穗、树皮草根,于是先民们便认为羊是树神和五谷之神;因为羊能在陡峭的山上行动自如,本领高强,在平地上也奔跑如飞,又将羊奉为山神、石神和土神。
  还有的民族以羊为图腾。如居住在中国西部的古老的羌族,很早就开始驯化和饲养羊。他们认为羊除了能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外,还有灵魂,能保护自己部族的成员,因此将羊注入了人类特有的血缘和亲族观念,使它变得无比神圣,成为本民族的标志和符号——图腾,对之大加崇拜。
  此外,还有许多崇羊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。如在湖北、湖南、浙江、河北等地,每年正月初四是法定的“羊日”。这一天,人们用天气阴晴来占卜本年养羊业的前景,天晴则兴旺,天阴则不祥。这天人们还对羊特别优待:戒杀羊,不打羊,不骂羊。青海土族还有送羊的婚俗:青年男女结婚这天,男方到女家迎娶时,要送给女方一只洁白的母羊。这只母羊作为姑娘的替身,留在娘家繁殖后代,这会给双方都带来好运。在白族聚居的地区,还流传着“祭羊魂”的风俗。“祭羊魂”的仪式在每年六月二十三日举行,以猪头、公鸡和馒头为祭品,由老年牧羊人主持。祭祀时将羊毛毡挂在祭坛边的树上,表示羊魂在这里接受祭祀。以此来祈求羊神保佑,使羊群不受野兽伤害。

    羊肉功用非等闲
  羊的大美价值,还通过羊肉对社会的影响表现出来。羊肉作为我国古代的重要美食,不但关系到人们的物质生活,还关系到社会生活,甚至影响国家兴亡、人生祸福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记载了这样一件事:鲁宣公二年(前607)春天,郑国在楚国的指使下攻打宋国。大敌当前,宋国主帅华元宰羊犒劳军队。分发羊肉时,唯独把为他驾车的羊斟漏掉了。羊斟为此怀恨在心,在两军交战时,他愤愤地对华元说:“前日分发羊肉由你做主,今天战车的进退我说了算。”于是他驱赶着华元的战车直奔郑军阵地。结果华元被俘,宋军大败。车夫羊斟因没分到羊肉便干出祸国殃民的勾当,当了卖国贼,被史家称为“人之无良”者。
  战国时,也有一个“一杯羊羹亡国”的故事。据《战国策·中山策》记载,有一次,中山国君设宴招待群臣,因羊羹不够,大夫司马子期没有吃到,一怒之下叛逃楚国,怂恿楚君攻打中山国。楚君听从了他的建议,发兵入侵中山,并很快把中山国灭了,中山君被迫出逃。在逃亡路上,中山君喟然长叹说:“吾以一杯羊羹亡国啊!”
  历史上还有因羊肉而升官发财的。据《宋书·毛修之传》记载,南朝宋安西司马毛修之被北魏俘虏。因为他擅长烹调,便找了个机会,烧了一碗羊羹给北魏尚书崔浩吃。崔浩一尝,觉得这是绝美之味,又将羊羹献给太武帝拓跋焘。拓跋焘吃后大喜,立即加封毛修之为太官令。后来,毛修之仍然不断地烹调羊羹等佳肴献给拓跋焘,博得了这位皇帝的欢心,累迁他为尚书、光禄大夫、南郡公等,使他官位显赫,权倾一时。大概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,羊羹的功用竟会如此之大!( 来源:2015年02月11日齐鲁晚报 □戴永夏)

评论

© 古藤新枝 | Powered by LOFTER